背景底圖
底圖用在哪裡?
底圖在分析圖時用來顯示基地及周邊的散佈狀態、而在設計平面圖時用以提供周遭資訊。雖然不會是圖面的主要資訊,但少了底圖,我們會很難掌握主要資訊的意義。因此底圖要可以被看到,卻又不太過搶眼。通常會用空照圖或Google街道圖加工來製作底圖
獲得高解析度空照圖
雖然可以透過列印GoogleMap的網頁成PDF來取得無標籤的空照圖,但是其解析度與範圍有限。雖然比較麻煩一點,但可以透過 Google Earth Pro 來取得高解析度且大範圍的空照圖。下載並安裝之後,只要在登入視窗輸入信箱與GEPFREE之後就可以啟用。
Google Earth Pro登入所需資訊
先將左下角的圖層全部取消勾選,並將「工具>選項>導覽」導覽的選項改成縮放時不要自動傾斜,移動到基地位置,就可以開始到「檔案>儲存>儲存圖片」,設定出圖選項了。也可以先到「檢視>歷史圖像」看看有沒有更好品質的空照圖,還有調調指北的方向,再按一次即可回復正北方向。在地圖選項可以選擇是否輸出圖例等標籤,其中請記得一定要輸出比例尺跟指北,把解析度改成Maximum,就可以儲存高解析度空照圖了。
空照圖加工
由於空照圖會有很多的色彩以及高對比,造成資訊上的干擾,所以通常會淡化一下周遭,並圈出基地範圍。可以利用PS的調整透明度、色相飽和度、亮度、曲線等方法淡化空照圖,再去用以拉加上路名、基地範圍線、比例尺與指北。這樣基本上就是一張底圖了。
空照原圖 / 底圖加工
本篇PS的要素就只有一句話而已,不要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