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設計暨海報排版規畫流程

景觀設計流程

景觀設計的流程呼應著海報的內容順序,基地資訊>設計緣起>基地分析>課題、設計目標(示意圖)>(泡泡圖)>概念配置圖>平面配置圖>(細部設計圖)>透視圖、剖面圖。雖然設計過程常常會回頭檢視修正前面階段,而且其中其實要夾雜一堆不會直接放上海報的案例研究,但基本上是照以上步驟漸漸前進的。

基地資訊

基地所在的位置、面積這些是讀者能最初認識基地的資訊,判斷其可能達到的功能性與潛力。

設計源起

事出必有因,不論是老師指定的題目,或是自己找的畢設,一定會有其要被重新設計的理由存在。以往的使用情況有什麼缺點,或是現在使用者有什麼新的需求(先不論設計完有沒有比較好),如果真的什麼源起都沒有,那這塊地可能根本沒有要被重新設計的需求。設計源起就是用來簡短介紹這個基地的處境,這同時會帶出一點未來設計目標的方向。

基地分析

首先要求廣,因為不知道什麼因素會是本案的癥結點,所以必須要先對基地有通盤性的基本了解,此時設計源起可以提供需要深入方向的初步指引。基地分析的過程發現的問題或重要資源會漸漸形成課題及目標,並指出需要深入進行的分析項目。最終呈現海報呈現的時候應該放跟設計相呼應的分析就好了,若是無用的資訊就不該放到海報上,而若是重要、有用的資訊則應該要跟設計相呼應。分析圖的比例不應太多元,大致上可以分為基地周遭、基地全貌、基地內細部三個尺度,太多元的比例會讓海報顯得混亂,製做統一形式的底圖可以避免這問題。

課題、設計目標

這兩個東西其實很像,課題是一個現在發現的問題,而設計目標則是要怎麼解決問題,後面的設計內容則是要怎麼落實。比方說:課題是過胖,那目標可能是要調整飲食或要運動,而設計內容則是要慢跑。細部設計是要多頻繁地慢跑。找到越高層級的課題,未來的設計發展可能性就越多元,如果今天的課題是路不平,那整修一下就結束了;但如果課題是重複超載使用導致路面損壞,那解決方法就多元了。個人的偏好是放設計目標而非課題,因為目標會直接進入解決方法,並且有機會用圖像化的方法表現。標題與示意圖給讀者的願景會反應這個階段的內容。喔最後,在海報上把目標用三原色圖般的圖呈現看起來真是.

泡泡圖、概念配置圖

又是兩個讓人混淆的東西,沿用剛剛的舉例,泡泡圖就像是要調整飲食或要運動,概念配置則是要在哪裡慢跑。泡泡圖用來呈現要有哪些空間類型、它們的相對位置以及如何在其間移動;概念配置圖要把這些空間類型落實到基體上,包含大小以及確切位置,會呈現像是植物細胞一般緊密相連的樣子,當然還有動線。

平面設計圖

平面設計圖(含)之後是一個呈現設計成果的大區塊,要呼應前面目標所預期的功能。除了空間之外,透過飾景物及使用者動作等讓圖片可以確實體現設計內容符合目標的訴求。

透視圖

常說的”示意圖”其實包含了示意圖以及透視圖,示意圖是用來呈現設計的概念或目標,通常會出現在設計目標的階段。透視圖則是用來呈現設計成果,應該要能呈現空間感,是最終的模擬圖。示意圖和透視圖常見的畫法有三種,分別是手繪、現況照合成,以及建模。手繪的部分想必不用多做解釋。現況合成照就是直接拍基地的現況照片,再找素材用PS合成上去,應該是可以最快得到結果的做法,而且未來的進步空間也最大,建議學弟妹可以藉此多練練PS。至於建模的限制頗多,且變化有限,建議只簡單建建獲得透視,即進PS加工,建模詳情請見請見此篇

當年畢業設計的最終海報呈現

從版面規劃開始海報

海報是為了向讀者表達設計理念,因此應該依循設計進展的流程,進行版面的規劃,之後才開始繪製圖面,最後把圖面放上海報再進行調整。

為什麼不是先畫圖?

因為分析圖、平面圖、剖面圖等諸多圖面都有按照比例尺繪製的需求,所以要先進行版面的規劃,一開始就規劃好大小的話,就能依此決定要用多大的比例尺、繪製多大的範圍。如此一來繪製完也可以避面縮小導致圖上的說明文字過小,或放大後解析度不足等問題。

如何規劃?

景觀海報的內容通常依序會有 標題、基地資訊、設計源起、基地分析、設計目標、概念配置圖、平面配置圖、透視圖及剖面圖等。將這些內容先按照報告講解排定順序,再依循一般人左至右、上至下的閱讀順序安排到排版配置之中。

先用紙筆打排版配置的草稿,這樣規畫會遠比直接在電腦上來得自由,並留下簡短說明每張圖的空間。簡短的圖說可以讓觀眾更快了解此圖的用意,一張陰影分析,可能是要說哪裡不用蓋遮陰設施,也有可能是說哪邊不能種需光植栽。海報是用講述設計想法的,不是用來打啞謎的。

該用什麼軟體排版?

若是剛開始接觸排版,會推薦操作較簡單的以拉,慢慢熟悉排版的操作模式。但隨著年級增長,圖面會越來越多而複雜,因此建議漸漸嘗試採用InDesign。